有时,家里的时候你会遇到一种情况:努力工作赚到了相对高的收入,被家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“提款机”,尤其在家中如果有一位得到额外关爱的弟弟,情况就更为复杂。 记得那天,我陪弟弟和他妻子选好了月子中心,回来路上,我妈说了一句话让我难以置信:“你弟弟才6500的月收入,你赚16000,为弟媳付3万的月子中心钱不过分吧? 从小对弟弟的偏爱 我今年32岁,弟弟小我四岁。 他是早产儿,从小身体不好,所以成了我们家里的宝贝。 小时候,家里的好东西几乎都是留给他的。 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家杀了一只鸡,结果两只鸡腿都进了弟弟碗里。 他倒是好心要分给我一个,但刚放我碗里,我妈立马又夹回去,说鸡腿营养好,可以补身子,让他长高长壮。 我只能一边吃着鸡脖子,一边强忍泪水。 后来每次买衣服,我妈也总舍不得给我多花钱。 记得我看中了一件60元的外套,结果被我妈硬说不好看,非让我买那件便宜得多的39元的。 而弟弟随便挑了一件100多元的鞋子,没犹豫一秒,我妈就买了。 这些事儿无数多。 小时候不懂事,还觉得妈妈说得对,直到上了大学,读了很多书,我才发现,我妈实在是对我弟弟太偏心了。 而我爸呢,从来不发表意见,家里事儿一概不管。 二婶的帮助让我上了大学 初中毕业那年,我妈本来是不打算让我继续上学的,她希望我能出去打工挣钱,供弟弟读书。 幸好,我二婶是个明白人。 她也是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,所以特别看不惯我妈那一套,一直对我很好。 她劝我妈,让我继续上学,说只有上大学才能够以后挣更多钱,帮扶我弟弟更好。 我妈听了劝,最终让我上了学。 高中毕业,我考上了重点大学。 临走之前,她只嘱咐我一句话:"好好读书,毕业后找份好工作,将来帮着你弟弟。 大学期间,我弟弟学费和生活费都是我这边掏的。 当时我每月工资刚到4000,自己省吃俭用,省下来的全给弟。 那段时间,我的日子简直是朴素到了极限,连化妆品都舍不得买。 为了挣钱,我拼命努力 为了多挣钱,我拼命干活,公司里最苦最累的活我都抢着干。 别的同事不愿意出差,我主动请缨。 功夫不负有心人,领导开始注意到我,我的工资也不断涨。 等到我弟毕业那年,我已经是部门的小领导,每月收入上万了。 工资不断增长,我终于攒够了20万元,在省城付了小公寓的首付。 我妈知道后,很不高兴,觉得我花钱没问她意见,这钱应该给我弟弟买房。 不愿再被索取,坚定自己的立场 去年,我弟弟准备结婚,他和弟媳买房差了13万,妈找我要。 我算了一下,手头就剩十来万,也不愿意全给,我说只能给5万。 妈不满意,最后逼我给7万。 婚礼上妈又让我随2万的礼金,我只给了1万。 弟弟劝住她,她才没多说。 弟弟买的二手房,简单装修就能住。 妈又搬去和他们住了。 弟媳怀孕后,选了个3万的月子中心。 妈竟然要求我负担费用,说我月收入高,拿得出来。 让我有些心寒。 我说,我只能负担我自己的生活,我也有我的日子要过。 这是我的最终态度。 整体回想这些年,虽然我努力工作,拼命挣钱,为的就是让生活好一点。 但现实总给我泼冷水。 从弟弟上学到现在结婚生子,几乎所有的开销都在逼迫我承担。 家人一再用“你赚得多,帮扶弟弟理所应当”这样的理由,让我很纠结。 结尾: 不断索取不会增进彼此的感情。 我知道,亲情需包容,但也要有个度。 人总得为自己活一次。 在家庭中给予是出自爱心和责任,而不是无休止地负担。 希望每个在家庭角色中努力付出的你,也能获得自己的空间和自由。 家人之间的帮助应当是相互的,而不是认为某一方的付出是理所应当。 只有这样,家庭才是温暖的归属,同样也不至于让我们在面对亲情时显得茫然无措。 |